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:健康是一种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善的状态,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。由此可见,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,还包括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,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。因此,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在过去,养老院普遍存在着只管“一天三顿”的状况,没有意识到心理状态也是照护的重要方面,这也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大众对于养老院的片面了解和排斥心态;了解惠州养老的受众都知道,在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领域,心理照护几乎与身体照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,为此,在全国近十个省市的三十多家惠州托老院机构里,都为老人们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,能够对老人展开相关的心理咨询、心理照护,以及配合照护人员制定老人的整体照护策略。
那么,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内容,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对于老年人来说,心理健康的标准,对于老年人来说,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能积极对待老年生活,也才有机会真正享受“快乐养老”的晚年生活。
1、心理健康的概念
到目前为止,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、公认的定义。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,包括两层含义:一是无心理疾病,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,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;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,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,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。
2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
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,不同年龄、不同社会文化、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标准。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的标准。综合国内外心理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,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,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界定。
1)充分的安全感
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,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,如社会环境、自然环境、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,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,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。
2)充分地了解自己
充分地了解自己指能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,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。能否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,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影响。如果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,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,常常会得不到预期结果,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;如果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,自我评价过低,缺乏自信心,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。
3)生活目标切合实际
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,还要留有余地,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。如果制定的生活目标超出所能承受的范围,就会产生精神负担,从而体验到挫折感。一个人要能做到“知足常乐”,才能使自己心情愉快。
4)外界环境保持接触
老年人退休后,与社会的联系减少,容易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。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,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,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,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。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,即与自然、社会和人的接触。
5)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
个性中的能力、兴趣、性格与气质等哥哥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,生活中才能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。例如,一个人的能力很强,但对所做的事情缺乏兴趣,也不适合他的性格,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;相反,如果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,但能力很差,力不从心,也会感到很烦恼。
6)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
在现代社会中,科学技术飞速发展,各种知识更新很快,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,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。例如,学习使用计算机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。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,可以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症。
7)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
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,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。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:乐于与人交往,能与家人保持情感上的融洽,并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尊重,同时有知己和朋友;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,有自知之明,不卑不亢;能客观评价他人,取人之长补己之短,宽以待人,友好相处;既乐于帮助他人,也乐于接收他人的帮助。
8)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
在生活中,人们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。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,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。但不能发泄过分,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,又容易产生人际矛盾。因此,一个心理平衡的人,应能够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9)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
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,但不能妨碍他人的利益,应该对自己有利,对家庭有利,对社会有利。否则,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,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,就会引起人际纠纷,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,反而无益于心理健康。
10)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
当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,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,这种感觉有益于心理健康。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,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,以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。如果超出这些范围,就会收到良心的谴责、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