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说话让心理更健康。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减压秘方:话疗,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;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,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。这个减压秘方,似乎完全可以总结为两个字:说话。同理,如果老人每天不爱絮絮叨叨,甚至不爱说话,总把不顺心的事埋在心里,日积月累,就变得食不知味、睡不安稳,容易使神经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脏腑功能失调,让疾病趁虚而入,如原发性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肿瘤等。而如果面对这些不顺心的事儿,老人们能够通过意义简单、琐碎的语言拼凑着说出来,则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和不安全感,潜在的抑郁都被语言释放出来,老人身心更健康。此外,无论是和家人说话,还是跟外人谈论,都说明老人愿意与人交流,避免了与外界隔绝,这是一种十分健康的心态。
说话让大脑更灵活。美国一项近20年的心理学研究称,老人说话,即反复说同一件事,有助于提高记忆力。人类大脑用进废退,每次说话都需要经过逻辑思考,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,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,使之保持活跃、兴奋,可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进程。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,如果说话太少,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,不利于大脑的健康运转,多说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。有些老人总没话找话,说明他的思维不间断,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认知障碍症。
常与人交流可延缓衰老。经常说话的人,能使口腔肌肉和咽喉得到锻炼,有利于保持耳咽管的通畅,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,对于耳鸣、耳聋有保健作用,说话时带动眼肌和三叉神经运动,还可防止老花眼、老年性白内障和视力减退。
惠州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希望,以后老人再在你耳边絮絮叨叨的时候,千万不要说,“您别再说了”,相反,为了老人的健康,要让不爱说话的老人变成话痨,让本就喜欢说话的老人尽情畅聊。对于一些家务事,多让老人发表看法,使老人充分参与;对老人责怪性和抱怨性的话语,小辈们要不急不躁,少反驳,多点头,多逗老人开心;对老人的话要完成其中的一部分,让老人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人听,有人尊重他的意见,这些,甚于一些给老人买礼物、买补品的孝心方式,是对老人最大的孝心。
当然,对一些特殊情况则要警惕,比如老人突然喜欢自言自语、说话杂乱无章、说过就忘、答非所问,反应迟钝等,这可能是认知障碍症的先兆。
父母的话语声里,有对儿女的爱和关心,有对儿女的牵挂和惦念,我们接受了父母的爱,在父母看来,就是对他们的孝顺。既然早有人说,接受别人给予也是爱,那么,聆听老人唠叨当然就是孝顺了。